汴京异志录(48)





你潇碎碎念:那个啥,原本决定是四个案子的《汴京异志录》被你潇无情剪成三个了(小白鼠也不会出场了),大概会在第七十章左右完结,所以其实文章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二,感谢大嘎一直以来的支持,也许《开封奇谈第二季》的时候,你潇会重新开始包策新篇章~爱你们(ɔˆ ³(ˆ⌣ˆc)(还有,原本说好第二个案子的案情分析,估计也要拖一拖了_(:з」∠)_你潇真的好累QAQ)

到本章为止,陈粮案基本结案,但是陈琪的事情并没有完。如此煞费苦心的人究竟是谁,开封府又将面临怎样的变故?



第四十八章   圣意


    说来也奇怪,皇帝看了奏折,竟然放了包拯继续回去审案,也没有再逼着不许他杀陈琪。包拯虽然疑惑,但今日毕竟是结案的最后期限,还是应先把案子审结。包拯回了开封府,公孙策长出一口气迎了上去:“大人没事吧?”“没事没事,接着审案。”包拯急匆匆地上堂,生怕皇帝变了主意。


    “户部侍郎陈琪,连伤六条人命,私购农田,囤积陈粮,哄抬米价,置百姓性命于不顾,知法犯法,罪无可恕,依大宋律例判处斩立决。”包拯正襟危坐在堂上宣判。“圣旨到……”皇帝身边的内侍举着圣旨快步走进开封府大堂外,“开封府众官员接旨。”包拯心里咯噔一下,大堂之上“公正廉明”四字匾额像是又千斤重,就压在他身上。陛下圣旨在前,拒不接旨便是对皇帝大不敬,接旨后若是要特赦陈琪,而自己不从命则是违逆抗旨,怕是会拖累开封府众人,昭彰天理在后,自己若是真的遵皇命,免了陈琪的死罪,怕是连自己都不知该如何再做这个“公正廉明”的官。


    包拯犹豫着,公孙策走到他身边,俯身道:“大人,先接旨吧,无论如何,礼字为先,大人不可如此坐于堂上,而让圣旨候于堂下啊。”包拯紧皱眉头,若是不接旨,则是开封府上上下下对陛下大不敬,而若是抗旨,最多也只问自己一个人的罪。包拯起了身,公孙策跟在他身后,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临近太后半百寿辰,朕为替太后祈福,少开杀戮,免去今日典狱判决之死罪,重罪之徒以流放惩处。钦此。”


    “大人……”公孙策扥扥包拯的衣袖,陛下维持了包拯的原判,并没有为陈琪脱罪,他还是重罪在身的死刑犯,只是适逢太后寿诞将近,陛下为了替太后祈福,宽恕了一些犯人的死罪,而他恰好在其中。无论从维护朝廷律法来说,还是就维护皇家颜面来说,这的确是最好的两全其美办法。“包大人,陛下已经以陈家犯下大过为由,收了太祖赐下的免死金牌,已经是给了大人天大的面子。”传旨的内侍又走上前一步。




    “臣,包拯,接旨。”包拯最终做了这个艰难的决定,他知道事情能到这个地步,陛下已经做了最大的让步,自己再抗衡下去也不会有结果,只是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,仿佛是心底的信念坍塌了一个角。“大人放心,我们有办法抓到他第二次的。”公孙策不动声色地擦去鬓角的冷汗,小声宽慰着,陈琪没了免死金牌,再犯事定然必死无疑,而以陈琪的性子,绝不会甘心被发配边疆的。


    包拯再一次升堂,宣布了将陈琪永世流放的判决,之后与刑部交接了案件的相关卷宗,便看着刑部的人将陈琪带走,准备过几天押解他去边疆了。包拯回了开封府,把自己关在房里写禀明案情的奏折,叫他吃饭也不应,敲门也不理,公孙策拦下了想要接着敲门的张龙:“大人现在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,让他一个人静一静吧。”平日里热热闹闹的开封府一下子寂静下来,各自情绪低落地轻手轻脚地做着自己的事情,付出这么多忙了这么久的案子,就这样被迫草草收尾,谁的心里都别扭得不行。



    “公孙先生。”展昭轻轻进了公孙策的屋子,在案前忙着写结案总结的公孙策停下笔,请他坐了下来。“这个局真的无法可解了吗?”他问道。公孙策放下笔,摇摇头:“陛下以仁政治国,首推的德行便是‘仁’、‘孝’、‘义’,如今陈琪家里拿出太祖所赐的免死金牌,若是他们拿着令牌来开封府,此事或有转机,但直接拿到陛下面前,便相当于质问陛下是否要违背太祖圣意,陛下自然是无论如何都要保住陈琪这条命的。”



    “那陛下为什么不直接要求把案子交给别人,或者直接下旨赦免陈琪呢?反而如此大费周章,想出这般冠冕堂皇的理由?”展昭依然不解。“为了维护大人的名声。”公孙策极疲惫地揉着太阳穴,“这样做维持了大人的原判,陈琪依然是死罪。陛下也没有特赦他一人,大人也不存在与陛下因为杀不杀陈琪而起争执。若史料记载,也只是包大人判的一个死刑犯因为运气好赶上典狱特赦而侥幸不死,不会对大人,也不会对皇家有多大影响。”



    “是什么样进退维谷却又聪敏智慧的人,能想的出这样的主意维护大人与陛下之间的关系啊。”展昭感叹着。






评论(8)

热度(24)